行业快讯
简析中美创新医疗器械监管概况

【浏览字体: 】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5-29 00:00:00 浏览量:

    医疗器械行业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国内都有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了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在用医疗器械设备监督管理,确保设备使用规范、数据准确、安全可靠制定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而《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的印发,为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提供更大支撑,对我国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国医疗器械创新监管情况
  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于2014年2月7日制定发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明确了创新医疗器械的定义、申报流程以及审评审批要求。2018年12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新修订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以下简称《审查程序》),完善了适用情形,细化了申请流程,提升了创新审查的实效性,完善了审查方式和通知形式,并明确对创新医疗器械的许可事项变更优先办理。
  根据《审查程序》,创新医疗器械应符合以下条件:在中国依法拥有产品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权,或者依法通过受让取得在中国发明专利权或其使用权,或者专利申请已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开;产品主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为国内首创,国内无同类上市产品,性能或者安全性与同类产品比较有根本性改进,技术上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基本定型产品,研究过程真实和受控,研究数据完整和可溯源。同时,新修订《审查程序》对专利授权年限、专利新颖性和创造性也有进一步限定。
  创新医疗器械按照《审查程序》上市大体需要经过两个步骤:第一步,境内或境外申请人提出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以下简称“器审中心”)创新医疗器械审查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本程序中创新医疗器械的定义;第二步,申请人可继续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提出产品注册申请。从省级到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从质量体系核查、注册检验、审评审批各环节,将按照“早期介入、专人负责、科学审批”的原则,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办理,并加强与申请人的沟通交流。
  自2014年创新通道开放以来,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器审中心共收到创新产品特别审查申请1135项,审查通过216项。进入审评程序的有78项,占通过项目的36%。创新产品首次审评时间大大减少,较常规产品审评时限最大缩短了近60%,有效推动了创新医疗器械的注册上市进程,促进了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16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对优先审批的产品符合条件、审评审批流程和监管要求进行了明确。其中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器械可以纳入优先审批程序:1.诊断或者治疗罕见病,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2.诊断或者治疗恶性肿瘤,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3.诊断或者治疗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且目前尚无有效诊断或者治疗手段;4.专用于儿童,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5.临床急需,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另外,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应当优先审批的医疗器械也可纳入优先审批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优先审批程序与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途径相比稍有差异——申报产品经过优先审批认定后,可直接转入审评审批,按照接收时间单独排序,优先进行技术审评。
  作为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的重要一环,监管部门是促进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的连接点。为了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有效整合健康产业优质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积极引导,促进规范、健康的产业发展,以器审中心为代表的监管部门还积极参与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打造“产、学、研、医、管”的全链条研究项目,既有适用于横向的技术服务平台研究,又有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纵向专业研究。
  其中,“智能化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立足于通过构建基于技术解读和技术指导体系的产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技术审评专业优势,建立各种服务途径、方式和平台,为产品研发申报创新提供技术、法规层面的全维度指导和服务;“新型医用金属材料标准及其审评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聚焦目前行业发展急需的新型医用金属材料及其植入器械,如新型低模量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可降解镁合金和3D打印金属材料及植入器械等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建立保证产品安全有效的系列审评指南和评价方法,为产业发展和科学监管提供重要支撑和制度保障。
  除了上述审评审批路径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监管部门还积极研究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监管挑战。作为技术审评的前沿阵地,器审中心承接国家药监局的监管科学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医疗器械新材料监管科学研究”项目。该项目将在现有医疗器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针对采用新材料的创新医疗器械建立创新的监管理论、监管体系、监管技术与方法,增强监管措施和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实现政府监管与医疗器械创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为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赶超世界乃至领跑世界提供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和理论保障。
  医疗器械以临床为导向,临床评价是评价医疗器械风险与受益的重要手段。我国作为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中“医疗器械临床评价”项目组的牵头国,正在将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经验对标国际,积极吸纳国际协调经验,进一步将其转化为适合我国的监管要求。
  美国医疗器械创新监管情况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从两个方面支持和引导医疗器械创新。一是优化并建立新的医疗器械审评审批途径,加快创新医疗器械进入市场;二是适时制定并发布有助于审评决策的应用工具和战略计划,合理分配监管部门内外资源,推进创新监管科学发展来促进行业创新。
  优化和建立产品审评审批途径
  2013年5月17日,FDA发布了医疗器械上市申请的优先审评(Priority Review)途径。这类产品适用于“治疗或诊断危及生命、不可逆衰竭性疾病或状况”,除此之外还应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1.器械的突破性技术优于现有技术并带来临床优势;2.尚无批准的可替代治疗或诊断手段;3.器械有突出的、优于现有已批准的产品的临床优势;4.器械的利用度最符合患者的利益。
  授予优先审评的申报产品将会排在审查申请队列的最前面,在上市前审批(PMA)、上市前通告(510k)、分类(De Novo)申请中快速审评。同时,还可能获得额外的审评资源,如小组审评、专家会审评等。
  快速通道途径
  2015年4月13日,FDA启动医疗器械快速通道途径(Expedited Access Pathway),旨在加快治疗或诊断危害生命或不可逆衰老疾病(如慢性或阳性肝炎、心肌梗死、癌症、中风等)医疗器械的上市速度。进入快速通道的产品享有前文中“优先审评途径”的优惠政策,同时,申请人可与FDA下设医疗器械与放射健康中心(CDRH)工作人员讨论制定一份数据开发计划(Data Development Plan),确定申请人需要收集的临床和非临床数据,以及器械研发和上市的时间表,在研发阶段对申请人进行指导。
  人道主义用器械审批途径
  FDA于1990年《医疗器械安全法案》中提出人道主义用器械(Humanitarian Use Device, HUD)的认定条件和豁免审批途径,鼓励企业研发用于治疗或诊断罕见病的医疗器械。该类医疗器械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用于治疗或诊断患病率极低的疾病,该疾病每年在美国的影响人数少于4000人;2.尚无其他已上市器械能够治疗该疾病;3.使用该器械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合理的风险;4.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益处超过疾病或损伤的风险。
  当医疗器械被认定为人道主义用器械后,可申请人道主义用器械豁免(Humanitarian Device Exemption)途径。具体来说,申请人应至少向FDA充分证明使用该器械不会对患者构成重大的不合理风险,同时使用它可能给患者健康带来的益处大于风险,以保护患者利益。
  2016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21世纪治愈法案》(21st Century Cures Act),修订了人道主义用器械的定义,将原有罕见病人数限制从“少于4000人”改为“不多于8000人”。
  监管科学发展计划
  FDA于2004年3月首次提出关键通道计划(Critical Path Initiative),鼓励医疗器械在研发、评价和生产过程中的科学创新。2006年,FDA又发布了关键通道机会列表,列出了76个具体的科学机会,有助于解决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监管的科学问题。其中,76个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更好的评价工具;提高临床试验效率;生物信息学的利用;转向21世纪的生产方式;研发解决公共健康急需问题的产品;针对特殊风险群体。
  FDA于2011年2月首次提出了医疗器械创新计划(Innovation Initiative)。对新的、具有突破性的医疗器械进行优先审评,计划通过缩减医疗器械的研发、评估和审查时间和成本,使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安全、突破性医疗器械新产品。上文提到的“快速通道”途径就是创新计划的成果之一。同时,创新计划还寻求提升FDA的监管能力,包括采用多种媒介和工具加深对产品或技术的理解,制定应用指导原则建立“风险-收益”框架,增加审批决定的公开透明等。
  为了提升审评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CDRH从2013年开始制定并发布监管科学优先事项(Regulation Science Priority)。CDRH将监管科学定义为监管服务中的科学。它有助于保障监管决策的可靠性,并通过开发和应用工具、标准和方法,研究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和性能的公共卫生的预期影响;监管科学优先事项充当催化剂,以提高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性能和质量,并促进创新的医疗器械进入市场;为机构年度计划和预算提供参考;定期评估注册科学的研究进程,更好地为注册决策服务;发布注册科学优先事项,为外部机构的研究和工作提供指导,并加强合作,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新闻快讯
部分采购单位名录

  • 河北省人民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河北省第五医院(儿童医院)
    河北省中医院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
    石家庄第五医院
    石家庄市第六医院
    石家庄市第七医院(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院)
    石家庄第八医院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河北省友爱医院
    石家庄友谊烧伤医院
    河北省胸科医院
    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
    石家庄市交通医院
    南和中医院
    华药医院(石家庄心脑血管病医院)
    石家庄风湿病医院
    石家庄民生中医院
    河北省口腔医院
    石家庄微创外科医院
    石家庄糖尿病医院
    乐心医院
    石家庄现代中医血液肾病医院
    石家庄长城医院
    石家庄平安医院
    石家庄市政医院
    脑瘫康复中心
    石家庄傅山医院
    华光肿瘤医院
    石家庄蓝天医院
    北方医学研究院(长征医院)
    河北现代女子医院
    河北石家庄平安医学院
    石家庄男科医院
    石家庄市中医院
    石家庄中心医院
    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七医院
    石家庄市北方医院
    河北优抚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以岭医院
    石家庄市光明眼科医院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
    石家庄太行医院
    解放军256肝病医院
    石家庄市同济医院
    石家庄中加友好医院
    河北蕴育医院
    石家庄民生中医院
    石家庄再障医院
    石家庄联谊医院
    石家庄市石岗医院
    石家庄岐黄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医院)
    石家庄凤凰医院
    河北医大附属铁路中心医院
    石家庄冀兴医院(类风湿病医院)
    长安区医院
    华敏医院
    河北红十字会博爱医院
    河北省武警医院
    解放军第260医院
    河北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石家庄市市政建设总公司职工医院
    石家庄市第二棉纺织厂职工医院
    石家庄市供水总公司职工医院
    河北师范大学职工医院
    石家庄铁道学院医院
    石家庄永安医院
    河北省肢残康复中心
    河北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河北红十字石家庄中西医结合医院
    石家庄眼科医院(民营)


版权所有@石家庄镇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冀ICP备07022944号-2     网站地图    冀公网安备13010402002623号 技术支持:七星网络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