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7-07 00:00:00 浏览量:
7月6日中午12:01分,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正式打响。中美双方互相加征关税的清单有了大的变动,美方最新清单中,所有的药品和部分低端医疗器械被移除。
美方加征关税清单大变动
新华社报道,美国于当地时间7月6日00:01(北京时间6日12:01)起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作为反击,中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34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加征关税措施已于北京时间7月6日12点01分正式实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表示,中方承诺不打第一枪,但为了捍卫中国自身利益,不得不被迫作出必要反击。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5日表示,对另外160亿美元进口中国商品(第二批清单)征税,正在接受公众审核,征税时间另行公告。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此前公告,中国对美国医疗设备、能源产品等114项商品,加征关税实施时间另行公告。
从目前公布出来的商品清单看,中国向美国加征关税涉及到医疗器械类商品的,主要包括如下六项:
90181310 核磁共振成像成套装置
90181930 病员监护仪
90185000 眼科用其他仪器及器具
90189099 税目90.18未列名的医疗、外科或兽医用仪器及器具
90221400 其他医疗、外科或兽医用 X 射线应用设备
90229090 税目90.22所列其他设备及零件、附件
而美国移除第二批清单里的药品和部分低端医疗器械后,所涉及的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医疗器械产品则大大减少。
进口市场格局改变 出口市场结构也将变动
首先,从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清单中,最受关注的当属“核磁共振成像成套装置”。
据《中国医疗设备》2018年年3月公布的数据,进口磁共振MRI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如下:德国西门子为35.1%,美国通用电气30.4%,荷兰飞利浦22%,日本佳能10.7%,中国东软7.4%,中国联影1.1%,其他占0.5%。
一旦加征关税,上述进口设备市场占有率将改变。同时,在进口替代加速的背景下,国产品牌崛起的机会似乎又大了一些。
而美国加征关税后,我国的医疗器械出口结构或将改变。
2017年,国内医疗器械出口扭转上一年下跌态势,出口总额217.03亿美元,达历史新高。其中,第一“客户”是美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58.38亿美元,其次是日本,14.78亿美元。
虽然出口额增长,但目前我国出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中,仍以低值耗材、中低端产品为主,产业对原材料和劳动力等低成本要素依赖很大。以按摩保健器具、医用耗材敷料为主的前十大出口产品,占据我医疗器械出口总额的44.5%。这也是美国将部分低端医疗器械移除出第二批清单的原因所在。
近几年,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在国家支持下取得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影像诊断设备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个别产品,如超声、监护等设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逐渐显现。美国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将新增加284项商品,瞄准受益于中国产业政策的产品。
2016年,医疗诊断设备出口占比达到了16%,而医用敷料和一次性耗材的占比仅为4.2%和5.9%,医用敷料出口同比下滑近10%,产品结构正在调整和不断优化。